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孝感学院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

来源网址:http://gatiyu.com/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吴承松)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孝感学院紧密结合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依托“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这一研究实体,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优势,立足孝感,服务地方,通过建立农村综合服务基地的方式,摆脱以往分散、单一的技术指导模式,为学习实践活动搭建起新的载体。

  从扶贫联系点切入,扩展三农服务面。孝昌县小悟乡是孝感学院的扶贫联系点,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孝感市的重点贫困乡镇。学院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变开发扶贫点为综合服务基地,结合该乡实际,为该乡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针对山乡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学校组织师生科技扶贫小分队,进村入户提供技术培训;针对农村干部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学校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新农村建设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正确把握理论政策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农村规划滞后、规划意识淡薄的状况,学校为该乡制定了5至10年的发展规划,山乡发展从此有了依据和蓝图。学院从与扶贫联系点的服务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是篇大文章,要调动各种资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依托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做好服务三农大文章。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落户于孝感学院,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孝感学院始终紧紧抓住孝感“农业大市”这一特点,依托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围绕服务三农做文章,充分发挥智囊团和人才库的优势,积极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依托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平台,立足地方、服务基层,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小城镇建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研究和社会服务,最早在省内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服务。学习实践活动,孝感学院在前期整合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转变服务三农模式,以孝感农村作为自己的综合服务基地,变被动为主动,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分散式服务为“标本兼治”的集中式服务,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科研成果“物候期多小孔树林计量树干注药法”有效解决了当地板栗病虫害防治这一技术难题,使得板栗产量逐年上升;科技成果“银杏超小卷叶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为银杏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防治效果明显,仅2007年就为安陆市增产白果10.2万公斤,增收408万元。此外,“鄂北特种植物珍珠花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草―猪―鱼―沼―果―稻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研究”、“栀子色素提取与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特级优质稻孝感“太子米”生长机理及推广开发研究”等一批项目也相继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挥院系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显专长。经济管理学院开办了乡镇青年干部培训班,参加送理论下基层宣讲团,专门就“科学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主题到各县市区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座谈调研,为提高孝感市各乡镇青年干部管理水平和建设能力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城市建设学院先后完成或承接了孝感地区广大乡镇500多个村庄的新农村规划编制项目和近20项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今年又承担了近300个村的新农村规划设计任务。对于大悟新城、孝昌陡山、应城汤池这样一些经济困难、城建资金短缺的乡镇,学院还出资为他们提供了义务规划设计服务。如今,应城汤池已成为省内知名的旅游热点和投资热土。

  服务新农村建设,惠及学校和师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校师生从中受到了教育,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融入了社会,学校各专业自身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据统计,近三年来,该校仅城市建设学院就有280多名学生参与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积极参与现场测量、资料收集、规划设计、方案交流评审等各个环节,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也具备了较强竞争力,不但能找到理想的设计单位,还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目前,该校08届毕业生张仲宏、肖菲等20多名毕业生分别就职于海南省规划设计院、山西省规划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大型设计院,并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深受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同时,学生在服务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步赢得了各地规划设计部门的认同,这些单位对该校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纷纷要求引进该校的毕业生。近三年,城市建设学院先后有15名学生被孝感各级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录用。